第724章 殒神之地-《任也许清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卧槽!

      任也当场震惊,不可思议地看着对方:“您……您怎么知道,我在祖地中偶有所悟啊……!”

      “轮回之气可通大道,即便是神明也要垂涎三尺。但可惜,你只摸到了那指法的皮毛,对付寻常三四品,自然是闲庭信步。”许先生一针见血道:“但你两年后的对手,可是一位活了很久的古皇子。你只练习短短两三年的神通,去战人家学了不知多久的秘法……你觉得你胜算大吗?”

      任也起初是有点不服的,他觉得自己的底牌也不少,而且还有大师父赠予的保命手段,放眼整片迁徙地,他无惧同辈中的任何人。

      但刚刚许先生一语点破他的保命手段,这却让他有一种底裤都被看穿的感觉,心里瞬间没底了。

      “照你这么说,我是必须要拿到炼妖壶和九黎大帝的炼体心经了?”任也目光执拗地问。

      许先生瞧见任也破釜沉舟一般的眼神,内心很是欣慰,也觉得自己的激将法起效了,所以微微点头道:“若是你能找到这两样神物,我便能为你上最后一课,并送你登上天都神庭那万众瞩目的双皇擂台。”

      “干。”

      任也咬了咬牙:“就这么说定了,我先回自己的秘境一趟,处理一些琐事,然后咱们就去九黎王朝,刑山!”

      “好,我也需准备一番。”许先生微微点头。

      “那就如此说定了,我快则三日,慢则五日便返回。”任也思考一下:“届时咱们一块动身。只不过……!”

      “不过什么?!”

      “只不过,这刑山乃是六品秘境,而我小队内的人……最多只有三品。”任也眨巴着眼睛看向他,内心阴暗地试探道:“您……您又只是二品,就我们这样一群人去刑山,那与找死有什么区别?!哪里稍稍刮一阵妖风,咱们可能就全军覆没了。”

      “我不是说了吗,我也需准备准备。”许先生微微一笑:“既是最后一堂课,那本先生自然要为你谋划周全。”

      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

      任也见他不接自己的试探,便更为直白地问道:“……您应该准备“突破”了吧?嘿嘿……!”

      “你不需试探我,我真的只是一位二品的教书之人。”许先生笑道:“而且,我也没说自己要与你一块去刑山啊!”

      “什么?!”

      任也听到这话,登时瞪大了眼睛:“你要教最后一课,你不去?”

      “……我夫人身体羸弱,而刑山又太危险了,万一我死在哪里,夫人改嫁怎么办?”许先生理所应当道:“我不去,但我会为你找一道护身符的,放心吧。”

      任也狐疑地看着他:“我怀疑你在骗钱啊!我们前脚去刑山,你后脚都已经跑掉十万八千里了。”

      “本先生是读书人,自幼便知晓礼义廉耻。我不骗人,只明码标价。”许先生矜持地回了一句。

      “……!”

      任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,不过也不打算逼问,只笑着点头:“行吧,那就请先生为我谋划,至于去不去……我再看看!”

      “哈哈,好!”

      许先生大笑着点头。

      “好,既已定下约定,那学生就先告辞了。”任也抱拳道:“咱们过几日再见。”

      “可。”

      许先生微微回应。

      不多时,任也率先返回万象门,而储道爷则是准备伺候完白条鸡前辈用膳,顺便给他讲两个小笑话再走。

      傍晚,青禾书院来到了晚课时间,一百余名神通者按时来到学堂,自行落座。

      古潭市被黄岭宣战之后,这里的神通者都很紧张,生怕自己遭受到牵连,但任也接下了两年后的双皇之战后,大家就又都恢复平常了。

      人皇应战前,战争应该是不会开启的,所以这里的无辜神通者都没有急着离门,而是趁着即将闭府的时间,在这里多买一买东西,多与同道中人做做交流,顺便免费学习一下,也好为未来一年半的秘境游历做准备。

      一百余人落座后。

      许先生便换了一身青色长衫,头戴方巾软帽,腰杆笔直地走进了学堂。

      他这个人很奇怪,在妻子面前总是弯着腰,在任也面前总是不拘小节地调笑,坑钱,偶尔还会露出奸计得逞的模样。

      但他在学堂时,却永远都是腰杆笔直,衣着整洁,面目严肃的相貌。

      许先生一入学堂,周遭霎时间就安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  “先生,今天该讲讲匠人系的传承了吧!”有人笑着提议道。

      许青宴微微压了压手,轻声道:“匠人系的传承,稍后再讲也不迟。今日开堂,我们先讲讲生而为人,最基本的品德,品行。”

      一百余位神通者,听到这话后,都露出了痴呆一般的表情,心说这许先生从来都没有搞过文人酸腐的那一套,今天怎么突然要上高度了?

      很多年纪较大的神通者,一听说他要讲什么品德品行,全都露出了昏昏欲睡的表情。

      许先生并没有理会大家的反应,而是放下两本匠人系的手写典籍,站在台上,只自顾自地轻声道:“何为品德,品行?!若从书中寻,前些时日,我观过一本诗词歌赋,其中有一位名家曾有诗道。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骨碎身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

      学堂内的一众学子,听到这首诗后,都露出了更加茫然的神色,有不少华夏出身的神通者,也在窃窃私语。

      “这首诗好熟悉啊。”一位年轻的姑娘轻声呢喃。

      “那踏马二年级就学过,能不熟悉吗。”另外一人不可思议地看着许先生,轻道:“先生今天是喝了酒才来的吧?怎么扯上这个了?”

      “……!”

      众人议论纷纷,满脸费解。

      “若从市井中寻品德,品行,也有谚语道:得人恩果千年记,得人花戴万年红。”许先生摇头晃脑,步伐沉稳,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,就是个声音清晰地讲道:“此话是何意呢?!若要掰开揉碎了讲……那就是说,做人最基本的品德与品行,就是莫要忘却别人对自己的帮助,对自己的恩情。”

      “若谈恩情,那这世间最大的恩情,就莫过于救命之恩了!!”

      “别人救你一命,定要千年铭记,当涌泉相报之。不论你的身份有多高,不论能力有多大,只要恩人有求于你,你就不能假装看不见,不能假装只闭关,一顿三碗白米饭!”

      “此等德行,是生而为人的基础,连路边三岁的孩子都能知晓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